根據WHO跟台灣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表示,全球每三秒鐘就有一名新診斷的失智患者,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1.39億人,台灣目前約有35萬人罹患失智症,且每年新增約2萬人。失智症不僅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功能,還對醫療和照護資源造成巨大壓力,成為21世紀社會成本最高的疾病之一。
長期照護系統和失智症照護資源的完善,是社會應對失智症挑戰的關鍵,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郭慈安表示,台灣的失智共照中心、日間照顧中心等資源,提供專業醫療照護、家屬支持和延緩失智活動,幫助失智患者及其家庭,這些中心不僅追蹤個案,還整合社區照護和長照服務,讓失智患者能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參與社會。
郭慈安強調,失智症不只是單一家庭所面臨的困境,而是整個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議題。通過醫療資源的整合、社會支持的提升,以及失智友善社區的推動,我們可以讓失智患者依然擁有尊嚴與自我價值。在未來,持續發展與完善相關資源將是創造共融社會的重要一步。
阿茲海默氏症(AD)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,過去20年來治療進展有限,藥物主要緩解症狀,無法遏止病情進展。
然而,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,生物標誌物逐漸成為診斷的核心,再加上近年來出現的新藥,預計2025年後,診斷將更多依賴這些生物指標,為精準治療奠定基礎。
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辛裕隆表示,新藥的推出,為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,也讓醫療界對未來治療充滿希望。未來的治療將更加精準且具針對性。
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社會資源的投入,失智症的預防、診斷和治療正迎來新的希望。
然而,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挑戰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,從個人到家庭,從社區到國家,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創造一個更友善、更包容的樂齡環境。
更多工商時報報導
當沖降稅三讀 台股添火力
PCB業拚數位轉型 揪團打造資訊模型公版
12檔補漲股 外資買不停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BB%BA%E6%A7%8B%E5%A4%B1%E6%99%BA%E7%97%87%E7%85%A7%E8%AD%B7%E7%B6%B2-%
離婚證人
、台北離婚證人
、離婚證人資格
結婚證人
2024年馬祖生活節暨津冬酒祭「島嶼美學」盛大登場
賈蔚掌桃市衛局 張善政勉護食安